前言
對法國人而言,自信的微笑是最有魅力的妝容。
點開這篇文章的你,是不是最近遇到挫折?職場中、感情生活、友情或是自我挑戰的過程?
因為幾次在感情中的失足、失去自己,使我開始正視「自信心」的重要。所以我非常能體會沒自信的感受。
很開心你發現了問題點,是我們開始變好的契機!
這篇文章經過用心的整理,你會讀到:
- 自信是什麼?對自信的誤解
- 自信的反面:優越感
- 沒自信的特徵&有自信的特徵
- 如何建立自信

自信究竟是什麼?
自信是看待自己的方式。就像是我們對許多事物有評價,自信就是對自己的看法與評價。
怎麼評價一件事、一個人,就來自於心中的標準與尺。
這些標準與看法通常建構於從小到大的成長背景與環境。
至於,為什麼自信與自我認識緊密相連呢?
有時內心的標準受限於成長的框架,不一定合理,也不一定適合自己。
了解自己幫助我們認識標準是怎麼來的,也幫助我們接納自己。
#時時刻刻充滿自信?
許多人經常有個誤解,以為有自信的人隨時都充滿自信,其實不是這樣的。
人和情緒都是流動性的,沒有人隨時充滿自信,但也不代表它消失了。
人難免有疲倦、不知所措的時候,也都有擅長與自在的領域和尷尬彆扭的弱處。
對自己越有足夠的了解、懂的自我價值,越懂的體諒自己的不足。
#自信的人也會自卑?
蔡康永是在演藝圈多年的資深主持人和作家,看盡演藝圈的各類圈內成功人士。
在《蔡康永的情商課:為你自己活一次》一書中提到,即使是被社會大眾視為女神般存在的女藝人,也有自卑和低落的時候。(參考文章)
這世界上不存在「完美」和「理想」,都是我們想像和扭曲的媒體製造出來的。如果有,那世界會真的很無趣~
即時很美的女藝人、有錢的富二代、智商超高的學霸,都一定有不擅長的領域、挫折的經驗、低落的時刻、自卑的情懷。
自卑是正常的。擁抱有時低落的自己,因為有低落才有快樂;有自卑才凸顯自信。
只要不是一直處在負面的狀態就好。
先分辨是「真自信」還是「假自信」?
有一種「假自信」,在貌似條理清晰、走路有風的外表下,是披著自信的強烈自卑。
在《被討厭的勇氣》一書中,提到「自卑」與「自卑情節」。
自卑的人不相信自己的能力;而運用自卑達到要求與勒索是「自卑情節」或「優越感」。
舉個例子,自卑的楊因為擔心在公司被看扁,所以開會時會比較強勢的表達意見,或偶爾誇耀自己的功績。
乍看楊對自己的想法非常堅定,但事實上也可能是太害怕被否定。
想法被否認就像是自尊受打擊一樣,像在指責他的失敗。
為了防止自我失敗感,楊用築起保護層,製造出優越形象、強勢及大聲。
人難免都有保護自己的心態,畢竟是生物的生存本能。
只是因為對自己的價值感比較低,所以會比較擔心被人發現自己的不足。
這種「假自信」與「真自信」有個明顯的差別。
內心富足與真正有自信的人,更能接受別人的負評。
因為足夠了解自己,對自我的認知比較扎實,面對批評時,比較不會直接連接到自尊的打擊,更能單純的對事。
真正有自信的人,散發出更柔軟而堅定的氣質。而假自信往往給人一種帶有強迫或壓力。

沒自信的特徵
#比較心理、競爭心態
缺乏自信的人,內心也不夠獨立,經常仰賴外界來評斷自身的優劣。
某程度來說,會有這樣的心理狀態也蠻正常的,畢竟是社會運作的方式。
學生時期,透過分數、排名來區分優等與後段。雖然有他人的評比方式,但沒自信的人自己心中的那把尺比較容易受外界動搖。
為了跟隨外界的標準,沒自信的人需要不斷揣測他人的評分標準,容易患得患失,內心很疲憊。
比較和競爭都會產生高低之分,不是你好就是我好,不是你贏就是我贏。我們都不喜歡被人比較,卻不小心將這個惡習養成不自覺的反射行為。
我非常能體會已經比較成癮,忽然要求不要再比較,實在很難。
在《被討厭的勇氣》這本書裡有提到將「縱向關係」調整為「橫向關係」。
什麼意思呢?縱向關係說明人與人之間有上下之分;橫向關係是一種平行關係。
比如,小孩替父母完成了家事,父母對孩子說:「你好棒!」是一種上下關係的回應。因為父母評價了孩子的行為。
而同樣的例子,想像是好朋友或同伴幫忙,我們也許會說「謝謝你,幫了我一個大忙。」那改成對孩子表示感激,就是一種平等的關係。
不知道你會不會也和我一樣覺得平行關係,多了一份尊重的感覺呢?
如果經常都要將自己和別人放在比較的秤台上,會真的很辛苦。
不如嘗試將身邊的人想像成夥伴,比起羨慕與嫉妒,看見他人的好我們會開始懂的去欣賞與學習。
欣賞別人的優點和好,即使我們做不到,但我們身上也有自己獨特的優點和存在價值。
#想太多、完美主義
上面有提到,自信心不足的人,內心脆弱、極度害怕被拒絕、否定、不被認同。
為了避免受傷焦慮的心理,容易很努力做足萬全的準備。
包含我自己,容易「想太多」和「完美主義」,甚至會誤以為是自我要求高。
適當的防患未然和自我要求是好的。是一種透過挑戰自我、認識自己的方式。
但不需要這麼害怕失敗和挫折。即使失敗了,也不需要陷入無限自責的輪迴中。
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不會犯錯,也沒有完美的人。我們都在嘗試中認識自己、錯誤中成長,蛻變後更有智慧。
可以試著問自己,這件事萬一失敗了,後果能不能承擔?有沒有解決辦法?
也許會發現,其實生活中大部分我們擔心的事情,後果都有補救辦法。
甚至,回想過往,最壞的情況幾乎都沒發生過?
我們要有犯錯的勇氣,站起來再繼續!
#容易放棄
基於不信任自己的能耐,害怕承擔失敗的風險。不如不要開始、不要嘗試,就不會有受傷的機會。
大多時候,放棄真的要比堅持輕鬆多了!(所以有毅力和自制力的人才這麼不容易呀~)
這種感受人人都有,比起糾結在內心的恐懼,可以學著鼓勵自己、冷靜理性找解決辦法。
換個角度,我們經常都忘了,難道什麼都放棄、毫無坡瀾的人生,真的比較快樂嗎?
曾經好幾年,我是抱持這樣的觀念。雖然不至於過上頹廢的生活,但不太免強自己去做不喜歡的事情。
比如下雨天,就請假不去健身。一直想學好法文,也不想面對檢定考試的壓力,上上課就好。
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覺得快樂的生活方式。
但有時流過汗才有毛孔打開的暢快感,努力過才有成就感。幸福也非不勞而獲。
#迎合他人、太好相處
倚靠外界的評價,沒自信的人隨時打開警鈴在敏銳觀察周圍環境的動靜,因為我們忙著爭取能被讚美的機會,要努力表現優異。
這樣的你,是不是經常「迎合、討好、遷就」,甚至被貼上太好相處的好好先生或小姐的標籤。
想拍拍你的肩膀跟你說:真的是辛苦了~ 我懂這樣真的很累,不僅如此,委屈求全從來不會真的求全。
缺乏自信的人,與他人之間「課題分離」或「情緒界限」是比較模糊的。
容易過度揣測外界的看法、預設立場,進而疏忽自己的想法,忘了尊重自己。
比如男友一下班心情不好,可能是工作中受挫折、被主管指責。自信心不足的女友容易焦慮、懷疑是不是自己做了什麼導致男友生氣,因而很緊張。(容易覺得是自己的問題)
相反地,有自信的女友,能適當地提供男友舒緩情緒的空間,也不會去承擔對方不開心的情緒,因為這是男友的課題。(推薦閱讀:《你是我的榮耀》談一場成熟的愛情之前,先成為成熟的對象)
讀到這裡不知道你發現了嗎?沒自信的人不僅鮮少拒絕別人,對於他人的拒絕承受度也比較低。
經常處於忙著配合別人,同時不希望別人拒絕自己。對家人或親密關係人,容易造成要求與壓力。
事實上,滿足他人的期待也不是我們的責任,反過來別人也是。(互相尊重)
有自信的特質
#不誇張膨脹自己、不羨慕嫉妒他人
對於有自信的人,自己的好壞不建立在與他人比較,而是建築在自我的認知。
因此不會有別人成功,相對自己一事無成的挫敗感。對於別人的成功,他們更樂於學習、分享與祝福。
因為清楚自己的好,不需要透過他人認可或眼光來定義。所以有自信的人,不需要宣揚自己的優點來顯示自我價值。
就像是當身價是億萬富翁時,即使他著裝廉價、穿夜市百元衣服,覺得他會在乎別人笑他窮嗎?
因為他清楚自己的銀行戶頭有多少價值,外在的輿論只是流言蜚語。
自信就像是「內心帳戶」,越認可自己的價值,帳戶越豐沛,就越不需要靠打腫臉充胖子,也不會因為他人的成就反觀自己的不足。
#求助並不丟臉
對於自信心不足的人來說,有時尋求幫忙會讓自己產生低人一等、顯得自己能力不足的感覺或產生「怎麼這個也不會」的否定想法。
但世界上哪有人什麼都會!
相反地,有自信的人夠了解自己,知道自己擅長什麼,什麼比較不會,坦然接納自己的不足,勇於向人尋求幫助。
也進而達到正向循環,因為懂的尋求幫助、更容易達成目標、更容易建立自信。
#不害怕改變、行事堅定、果決
有自信的人在做決定時,也並非都有萬全的把握。
待在舒適圈固然舒適,相信要踏出去的時候,每個人都會有對未知的擔憂跟緊張。
有自信的人也會有,只是他們以比較正向的觀點看待改變。
更有相信自己的勇氣、尋求幫助的能力、接受跌倒的勇氣。
如果真的不幸失敗,比較不會過度指責自己,理性的分析跌倒的原因,改進再站起來。

如何建立自信
#認識自己
從上文可以注意到,自信是建築在足夠了解自己之上。
因為足夠知道自己的價值、自己的能力範圍、自己的喜好,更知道如何尊重與接納自己。
怎麼認識自己呢?「自己」是誰呢?
我覺得這是一個蠻難的課題,畢竟我們每天都在調整與改變。
這邊分享幾個方法:
1.問自己「今天過得好嗎?」
根據葳老闆的作品《女人要堅強而不逞強》,每天花一點時間,可能10分鐘,
關心自己今天有什麼事情讓自己開心或不開心?為什麼呢?
如果都很滿意,也可以問自己:現在的生活都是自己想要的嗎?
跟自己說話,讓我們每天都跟「自己」這個對象多親近一點。
才知道為什麼「自己」開心與難過,自己想要什麼,不喜歡什麼。更能好好照顧自己。
2.多嘗試,多思考
許多人認識自己的方式是停留在思考,包含我自己曾經也花了很多力氣和時間只停留在想。
但往往想像跟實務上有不少落差。
以自己為例:從小沒有打工過,在高中時參加了台東的布農部落志工活動。
因為覺得「吃飯」是一個帶給大家溫馨幸福的活動,所以自動選擇到餐廳幫忙。
怎麼想的到,實際上在餐廳跟戰場一樣,要接觸又熱又重的菜盤,收拾客人留下的魚骨頭、剩飯、口水,還有洗碗洗到手破皮。跟當時腦中想像的畫面比,一點都不溫馨啊…
所以真正的去嘗試和體驗不同性質的活動,不僅增加視野,也更了解很多面向的自己。
嘗試過一定要透過分析,找出喜歡或不喜歡的根本原因。
有點像是洋蔥,讓我們喜歡或開心的核心原因能發展出很多型式的活動。
比如,一個人同時喜歡文學也喜歡旅行,透過分析發現是因為喜歡人文文化。
這樣一來自己可能也喜歡參與其他藝文活動、嘗試電影或創作。
(推薦閱讀:好好認識自己,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)
#跟自己對話:接納自己、放下執著
我曾經也覺得跟自己對話很沒必要,後來才懂的這樣才能好好關心自己。
其實人體構造和大腦並非萬能,生活中已經有太多煩心事,在庸庸碌碌的生活中,人們依靠太多反射性動作、習慣性回應,不假思索的做出不適合的行為。
與自己的對話過程,讓我們增加意識去認識自己、調整狀態。
跟自己對話,也是學會獨處的過程。
在這段時光裡,我們慢慢建構出自己內心的標準。
夜在跟自己對話中去認識自己有什麼特質,是個怎麼樣的人。
找方法提升自己,或學著接納那些不擅長的事情,包容與體諒自己。
不要強求自己要「完美」,因為究竟什麼是完美呢?完美從來就不存在。
那樣獨一無二、有想法、有個性、又有笑容的你,更可愛。
#尊重自己,從說「不」開始
可以配合很多事情的人,真的很隨和也容易給人好相處的印象。被大家喜歡固然好,但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喜歡自己、要開心呀~
因為了解自己,知道哪些事情已經踩到自己的底線時,懂得尊重自己,替自己說「不」。
從尊重自己開始改變吧!尊重自己從懂的拒絕開始!
如果你跟我一樣,已經很多年長期習慣配合。都還沒聽清楚別人的要求,就先點頭、嘴巴就先說好。
那我邀請你跟我一起放慢步調,晚個0.5-1秒都好,稍微想一下。這樣是在幫助意識自己的感受。
如果感覺到內心是不情願的,可以從很簡單的句子「對不起,我很想幫忙,但沒辦法。」開始照顧自己的感受。
在葳老闆的書中也有提到,我們本多人都不懂的以溫柔微婉的聲音,堅定的說出拒絕。
往往因為擔心自己的拒絕太兇或有鋒芒,所以不敢說。
#設定小目標、累積一次次小成功
對於我們擅長的事情,我們容易產生自信;對於不熟悉又陌生的嘗試,我們可能會躊躇不前、自我懷疑。
這些感受是很正常的~但怎麼去面對不熟悉的挑戰呢?
將挑戰控制在合理的挑戰範圍,一次又一次的累積,內心的成就感和自信也隨之累加。
像是要跑完馬拉松,雖然路途好幾公里遠、看不到盡頭。如果想著要跑42公里,就讓人很想馬上放棄。
但只要想著專注於踏出下一步、再下一步,只要踏出一步,就不這麼困難了。
每一個下ㄧ步就是合理的小成功。戰勝踏出的每一步,累積成的就是42公里的馬拉松。
回過頭來,以為自己做不到的事,竟然真的做到了!這就是成就感,就是自信!
身體的肌肉一直都在,就像心靈的肌肉也是,只是太久沒用了,我們需要的是喚起自己內心的力量。!
再比如長期沒運動的人,以為自己完全沒有肌肉、手無縛雞之力。剛開始教練不可能安排超過負荷的訓練量,而是在可以承受的範圍內,一次一次增加一點重量。
訓練自信心也是一樣的~透過每一個小成就,讓自己親眼見證自己原來可以,而且一次一次越來越有力量。
我們以為自己做不到,並非真的做不到。更多時候,只是我們看不到,所以不相信而已。
結論:我們都可以更有自信
缺乏自信不是一兩天的事情,建立自己也不是瞬間的。
洋洋傻傻分享了很多自信的資訊~謝謝你很有耐心地和我一起閱讀到這裡。
其實呀~對真切愛你的人而言,你來到世界的目的是喜悅的感受這個多元的世界。不是討好別人、取悅不重要的人。
在父母的眼裡,你平安、健康就是最珍貴的事情。當你正為鼻子塌、身材走樣很難過,在他們眼裡,卻是格外可愛的特質。
想到這裡,你還捨得一直批評自己嗎?他們如此愛你,你為自己做了什麼?繼續批評自己?
一本很棒的小書冊《親愛的公主》,作者正是以一位爸爸的口吻,向女兒訴說著:打從妳降臨這個世界,妳就是最美的公主。
很推薦這本書,是一本薄薄的小讀物,當時只讀到《序言》時,我就兩行眼淚落下來了。
生活不需要這麼辛苦,你真的比自己以為的還要有價值。
也許現在不夠有信心的你,甚至厭惡自己為什麼這麼不相信自己。
人們都要經歷過沒自信與挫折的階段,才會建築更扎實的自信。
自信不是一種個性,而是我們如何看待自己。
越了解自己,懂的呵護自己,相信自己的價值,那也能一步步成為有自信又溫柔的人。